深化产教融合,数据赋能高质量就业
——轨道工程系全面开展就业质量提升大讨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一部署,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轨道工程系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展“破局就业痛点·校准培养方向·校企同频共振—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全校就业专项大讨论的号召,开展就业质量提升专项大讨论工作。
一、数据保障前期筹备
9月16日,轨道工程系召开了就业大讨论专项工作布置会,成立了讨论工作小组,明确了组织架构,制定轨道工程系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工作方案,系统梳理了四个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核心就业数据,精准绘制我系毕业生就业“画像”,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痛点”与“堵点”, 为后续任务的高效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启动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工程分公司、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运输等核心合作企业的深度对接,在“产教融合课程共建、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实习与就业录用衔接”等关键环节,收集企业的宝贵意见与最新岗位需求,为后续研讨提供来自产业一线的真实声音。

征求企业诉求与意见
二、五环联动深度研讨
10月9日-16日,各个专业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补充”的形式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研讨会精心设置了“五环联动”的研讨流程:
1.就业数据复盘:利用大数据分析,查摆专业的就业痛点,不仅关注“就业率”,更深入分析了“专业对口率”、“起薪分布”、“就业稳定性(离职率)”以及“灵活就业率”等关键指标。对比分析不同专业、班级、性别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差异。通过研讨,精准定位专业存在的短板。
2.企业需求解读:前期通过走访企业,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等活动,了解轨道行业最新技术趋势与岗位技能新要求。通过研讨,总结出企业更关注毕业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跨专业协作能力、智能化工具操作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
3.校企协同研讨:聚焦课程体系与现场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校准人才培养方向,重点研讨了订单班岗位匹配度,课程设置等内容。通过研讨,优化产教融合环节,把企业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模型”。
4.学生诉求反馈:通过不同调研方式,收集学生在普遍性与个性化难题的反馈。对应届及往届毕业生在求职、职场适应中的真实难点问题进行梳理。
5.落地方案商议:集思广益,探讨各专业的改进措施与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人及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措施,各专业形成《专业就业讨论总结报告》。

开展分层分类研讨
三、注重实效的成果总结
就业专项大讨论,是我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提升人才供给质量的关键一环,为我系下一阶段的就业工作理清了思路、确立了重点。在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轨道工程系就业专项大讨论成果报告》。报告将明确具体问题,落地措施,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最终成果将转化为推动我系就业工作的实际行动,优化就业工作策略,校准培养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同频共振,助推轨道工程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