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共建文明校园
随着社会发展,校园欺凌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虽然发生的情况主要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但大学生的校园欺凌问题仍不可忽视。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应对大学校园中的欺凌行为,为共同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努力。

校园欺凌包括什么?
1.言语欺凌
包括恶意嘲笑、讽刺、侮辱、恶意的玩笑等,这些行为会伤害到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网络欺凌
利用社交媒体、论坛、聊天工具等进行人身攻击、散播谣言、人肉搜索等,造成受害者在网络空间的困扰和压力。
3.社交排斥
故意孤立、排挤某个学生,不让其参与集体活动,破坏其社交关系,导致受害者感到孤独无助。
4.身体欺凌
包括推搡、殴打、恐吓等肢体冲突行为,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5.财产欺凌
非法占有、损坏或盗窃受害者的财物,使其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同学遇校园欺凌,大学生要怎么做?
1. 保持冷静,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同学权益。
2. 鼓励同学室友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陪伴他们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发生校园欺凌怎么办?
一.自我保护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二. 学校保护
1、救助为主:对于校园欺凌受害者,校方应立即组织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2、适度惩戒:对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通报其家长,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总体原则是确保教育挽救的宗旨,在法律的范围之内予以适当惩处。
3、快速反应:学校要及时关注学生动态,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合理处置欺凌事件。
4、低调弥补:在处置过程中,校方要从受害人角度出发,多关注受害孩子、家长的利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客观回应社会关切。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
一、不做受害者
1. 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 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 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保护自己。
二、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三、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