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motto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安全教育 >> 正文
不听不信不转账 全民反诈筑城墙

不听不信不转账 全民反诈筑城墙



你是否曾在手机屏幕前,对着一条莫名的信息心动?或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的话让你瞬间慌乱?诈骗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们如同隐匿在暗处的“幽灵”,随时可能对我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常见的诈骗类型,掌握有效的防骗方法。


一、常见诈骗手段


(一)网络类诈骗手段


01网络刷单诈骗


网络刷单诈骗指骗子以“轻松赚大钱”为诱饵,在社交、招聘平台发布虚假刷单兼职信息。先给受害者小额返利获取信任,之后诱导其刷大额订单,再以操作失误、系统故障、需充值解冻等借口,拒绝返款并要求继续转账,骗光钱财。比如先返几元佣金,后让刷上千元订单,再称操作有误需转更多钱才能退款,实则是骗局。


02网络交友诈骗


 网络交友诈骗,堪称藏在虚拟世界的温柔陷阱。骗子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精心打造虚假人设,摇身一变成为“高富帅”“白富美” ,主动与你热络聊天,用甜言蜜语和关怀体贴迅速拉近关系。等信任建立,他们就开始编造各种悲惨故事,比如家人生病急需手术费、生意周转资金链断裂,心急如焚向你借钱。一旦得逞,立马消失不见,拉黑所有联系方式。面对网络交友,务必保持理性,别让虚幻的“爱情”冲昏头脑,守住自己的钱包。


03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是一种利用网络购物场景实施的欺诈行为。骗子常伪装成电商客服,以商品缺货、质量问题退款为由,诱导消费者点击含木马病毒的虚假链接,骗取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盗刷资金。还有不法分子搭建假购物网站,以低价商品吸引消费者下单,付款后却不发货。此外,他们也会在二手交易平台,以各种借口绕过正规交易流程,诱使买家私下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二)电信类诈骗手段




01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电信诈骗的一种恶劣形式。诈骗分子借助电话、网络等电信工具,伪装成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针对受害者展开欺诈。他们利用大众对公检法机关的信任,编造诸如涉嫌洗钱、贩毒、非法集资等严重违法犯罪的虚假事由,再配合伪造的法律文书、证件等,营造紧张严肃氛围,使受害者陷入恐慌。随后以配合调查、资金清查等借口,诱骗受害者将资金转至指定账户,最终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 。


02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是一种恶意的欺诈行径,以“天降横财”的虚假中奖信息为幌子,利用人性中的贪婪和侥幸心理实施诈骗。骗子用伪造的中奖通知,如高额奖金、豪华奖品等诱饵,诱使受害者一步步踏入陷阱,以手续费、税费、保证金等借口骗取钱财。它不仅造成受害者直接的财产损失,还严重破坏社会信任体系,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让人们对真实的中奖信息也产生怀疑,使大家在面对机会时过度谨慎,阻碍积极健康的社会交流和经济活动。


03欠费诈骗


欠费诈骗是指骗子利用人们对公共服务信誉的重视与欠费后果的担忧,进行的恶意欺诈。他们伪装成通信运营商、水电燃气公司等,通过电话、短信告知受害者欠费,诱导其点击恶意链接或回拨诈骗电话,套取银行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盗刷钱财。这类诈骗损害受害者财产安全,也干扰正常生活秩序,破坏人们对公共服务机构的信任。更会造成群体恐慌,让大家对各类缴费通知风声鹤唳,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和信息交互的顺畅性。


(三)街头类诈骗手段


01碰瓷诈骗


碰瓷诈骗是一种发生在街头的常见诈骗手段。诈骗者故意制造或伪装交通事故、碰撞事件,装作受害者,讹诈正常行驶或行走的路人、司机。他们通常演技逼真,可能突然冲向正常行驶车辆,或用身体轻微碰撞行人后佯装受伤,要求对方赔偿高额医药费、损失费。这类骗局常团伙作案,有人负责制造事端,有人负责当“证人”混淆视听。利用人们怕麻烦、息事宁人的心理,迫使受害者就范给钱,让无辜群众不仅遭受财产损失,还承受精神压力 。


02迷信诈骗


迷信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封建迷信实施诈骗。骗子通常会借助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任和对未知的恐惧,编造虚假预言、谎称拥有特殊法力。比如,冒充“大师”“神婆”,以消灾解难、转运改命、祛病除邪等理由,诱骗受害者心甘情愿交出钱财。有的会声称受害者或其家人将有血光之灾,只有购买高价“开光法器”“神药”,或请他们做法事才能化解;有的则以看风水、算命为名,先骗取信任,再巧立名目索要费用。这些行为不仅造成受害者财产损失,还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四)金融类诈骗手段


01
非法集资诈骗


非法集资诈骗是一种严重的金融犯罪行为。不法分子未经金融监管部门许可,通过虚构项目、夸大收益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广泛募集资金。他们常以高息回报为诱饵,承诺远超正常投资回报率的收益,吸引大量投资者。比如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或毫无可行性的高科技项目、养老产业等,伪造相关文件和证明增强可信度。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便卷款潜逃,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损害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


02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实施欺诈,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犯罪行为。主要有四种情形:使用伪造信用卡,像不法分子仿造真卡盗刷;使用作废信用卡,包含过期、已注销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比如拾卡者冒充持卡人消费;恶意透支,即持卡人明知无力偿还,却超额透支且经银行多次催收仍拒不归还。信用卡诈骗不仅损害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和信用记录,也扰乱金融秩序,阻碍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二、诈骗应采取的措施



1.保留证据:

尽可能收集与诈骗有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短信、合同等,这些证据对后续的维权和追讨损失至关重要。


2. 尽快报警:

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告知警方诈骗的详细经过和已掌握的证据,协助警方开展调查工作。


3. 联系银行或支付机构:

如果涉及资金转账,立即联系相关银行或支付机构,说明情况,请求冻结账户或采取其他止付措施,以防止资金被进一步转移。


4. 提高防范意识:

反思诈骗发生的原因,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再次遭受类似诈骗。


5. 配合调查:

积极配合警方和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以便尽快破案,挽回损失。


6. 关注案件进展:

及时向警方了解案件的调查进展情况,如有新的线索或信息,及时反馈给警方。


上一条:预防校园欺凌,共建文明校园
下一条:对校园霸凌说“不”,守护每一个青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