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的部署要求,公路与铁道工程系围绕“红色、文化、实践、网络、心理、安全”六大维度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厚植爱国情怀,上好“红色育人”课
开展主题升旗仪式与讲授思政课。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学校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升旗仪式。公路与铁道工程系团总支书记滕相竹面向全校24级学生干部讲授《铭记抗战历史 砥砺青春担当》思想政治教育课,将“抗战历史”与“青春担当”深度结合,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集中“观九三阅兵”活动。9月3日,公铁系分别在道桥新楼五楼报告厅和红色记忆展馆,组织全系新生集体观看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系内提前部署通知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师生专注观看,重温历史,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显著提升。
举办主题宣讲与展演活动。9月8日举办“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有着参军经历的娄鹏同学结合历史资料,声情并茂地述抗战先烈在艰苦环境中奋勇杀敌的事迹;士官生表演融入抗战元素的手势舞,以刚劲动作展现军人坚毅品质;活动尾声,师生自发齐唱《强军战歌》等军歌,进一步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青年力量。
传承中华文脉,上好“文化育人”课
开展红色场馆研学活动。9月3日,公铁系组织师生前往学校红色记忆展馆参观。系部提前与展馆工作人员沟通确定参观流程、讲解事宜及纪律要求,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师生通过馆内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实物展品等,既能了解学校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感受校园文化中“红色基因”的传承,又能从革命先辈和校友的奋斗故事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担当精神”的当代意义。此次参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记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展古诗词文化传承活动。9月4日,公铁系联合路桥科技中心社团面向25级新生举办“诗承古韵·新声咏志”中华古诗词文化传承大赛。活动设置个人必答题、抢答题等多环节,结合学习通平台用数字化手段降低传统文化学习门槛,契合当代青年认知习惯;新生以4人组队形式参赛,在协作中深化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实现从“独赏”到“共传”的转变,将文化自信转化为应对专业挑战、参与国际交流的底气,为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支撑。
弘扬奋斗精神,上好“实践育人”课
开展葫芦岛市建昌县马道沟村乡村服务实践。暑假期间,我系组织并指导学生前往葫芦岛市建昌县马道沟村开展乡村服务活动,我们聚焦乡村实际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同学们走进村民家中,协助开展政策宣讲、老人关爱、儿童课业辅导等服务,切实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理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内涵,同时在与村民的互动中培育“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情怀,发现自身知识与乡村需求的衔接点,激发“为乡村发展贡献专业力量”的动力。
开展沈北新区幸福社区基层服务实践。9月2日,公铁系学生走进沈北新区幸福社区开展基层服务,以“社区建设参与者”的身份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学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如策划“邻里互助”主题活动、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等。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在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沟通协调、组织策划与应急应变能力,树立了“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基层群众”的价值取向。
优化网络供给,上好“网络育人”课
通过易班平台开展红色教育讨论活动
依托易班软件开设红色教育专题讨论区,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你觉得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等主题发起互动讨论,管理员实时筛选优质发言进行置顶展示,组织学生围绕热点观点展开深度交流,使同学们在交流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提升运用网络传递正能量的意识。
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活动。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聚焦“强国复兴有我”主题,鼓励学生创作短视频、漫画、网文等网络文化作品。学生们用年轻化的镜头语言以及自己的方式讲述革命历史与当代青年奋斗故事。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网络内容创作能力,更在作品构思、制作中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素养,同时借助文化节平台,让校园正能量内容走出校园,扩大网络育人的辐射范围。
培育健康心态,上好“心理育人”课
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际需求,面向全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自评与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理论与实践指导、心理效应认知与运用、沟通技巧与艺术培养、人格类型识别与相处之道等。本次活动一是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了学生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二是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沟通技巧;三是促进了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友观念和相处方式;四是营造了关注心理健康、重视人际和谐的校园氛围;五是为新学期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上好“安全教育”课
开展安全入学教育。《入学教育》课程内设置校园安全专项,课程为学生指引目标,培养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让安全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助力培育学生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素养,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线。
开展安全主题班团会。我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安全主题班会,班会围绕“谨防电诈”“个人信息保护”“防溺水”“反邪教”等内容展开,通过分组讨论“如何应对陌生好友请求”“怎样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分享自身或身边的网络安全经历,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同时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条款,解读“网络言论边界”“违法网络行为后果”,引导学生树立“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方法。
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从“线下安全防护”到“线上安全守护”全面覆盖,要求全体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既通过专项教育解决学生面临的共性安全风险,又借助主题班会实现安全教育的个性化、常态化渗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技能,更帮助其树立“大安全观”,认识到“个人安全与校园安全、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进而成长为“国家安全的宣传者、校园安全的守护者、个人安全的责任人”,为校园安全稳定与学生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本次“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实现了公铁系全体学生的全覆盖,通过多样化活动与精准化教育内容,成功达成“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实践锻炼、心理关怀、安全守护”的综合育人目标。今后,公铁系将持续巩固活动成果,推动育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贡献力量。
初审初校:滕相竹
复审复校:鲁嘉 霍君华
复审复校:李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