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菌便可能进入他人呼吸道。值此“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我们来共同学习科学预防知识,筑牢健康防线。
1
一、未雨绸缪防未然
在结核病防控体系中,卡介苗以其关键作用成为新生儿最重要的疫苗保护,可降低75%至86%的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结核病中高流行地区的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未感染的儿童可在3岁前补种。我国将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符合条件的新生儿免费提供。
2
二、精准狙击抓苗头
肺结核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盗汗、胸痛、发热、疲乏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者痰中带血、低热、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3
三、全程守护筑安康
结核病通过飞沫传播,日常防护需牢记:
1.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
2.咳嗽时用肘掩口鼻,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3.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及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建议重点人群每半年进行胸部X光筛查。若出现咳嗽超2周并伴低热、盗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4.注重增强体质,高危人群及时检测,携手阻断结核传播链!
参考文献:《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