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motto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易”节知新丨平方春色 万物竞发
图片
SPRING
SPRING
二十四节气
———
农历二月十一
图片
CHUN FEN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春分,恰是这平分春色的温柔节点,一半是过去的冬藏沉淀,一半是未来的蓬勃生长。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01
春分的气候变化
屏幕截图 2025-03-16 102324.png
图片
图片
昼夜均衡与时长变化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几乎等长,各为12小时。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开始长于黑夜,且白昼时长会越来越长,直至夏至达到最大值。这种昼夜时长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作息的安排,也对动植物的生物钟产生作用。许多鸟类开始在白昼变长的时段里,增加觅食和繁殖活动。

图片
气温回升与暖意蔓延

春分过后,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吸收的热量增多,气温开始稳步回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能够稳定在0℃以上,告别冬日的严寒。华北地区气温一般能升至10℃ - 15℃,江南地区则更为温暖,可达15℃ - 20℃ ,大地逐渐回暖,冰雪消融,沉睡一冬的植物开始复苏,人们也纷纷脱下厚重冬衣,感受春日的温暖。

图片
降水增多与春雨润田

随着暖湿空气势力增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降水。春分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多,春雨绵绵。华南地区降水较为充沛,月降水量可达100毫米以上,为早稻播种和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长江流域降水也明显增加,滋润着大地,使得土壤墒情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图片
冷暖交替与天气多变

尽管总体趋势是气温上升,但春分期间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交替控制。暖空气带来温暖,冷空气则会使气温骤降,形成“乍暖还寒”的天气状况。这种气温的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倒春寒”现象。


02

春分的物候变化

图片

一候玄鸟至

图片

玄鸟即燕子,春分时节,它们从南方越冬地飞回北方,在屋檐下筑巢繁衍后代。燕子的到来,宣告春天正式进入盛期,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

图片

二候雷乃发声

图片

随着阳气上升,空气对流加剧,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互碰撞摩擦,形成雷声。春分后,天空中开始响起春雷,打破了冬季的沉闷,提醒人们新的耕种时节已经到来。

图片

三候始电

图片

雷与电往往相伴而生,在春分之后,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闪电。闪电划破天空,与隆隆雷声呼应,标志着天气开始变得更加活跃,自然万物在电闪雷鸣中加速生长。

03
春分的民间习俗
屏幕截图 2025-03-16 110811.png

竖蛋:挑战平衡的趣味游戏

“春分到,蛋儿俏。” 竖蛋,堪称春分时节最具代表性且广为人知的习俗之一。据说,在春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得鸡蛋的站立变得相对容易。虽然从科学角度来看,鸡蛋能否竖起来主要取决于鸡蛋本身的条件以及放置时的技巧,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在春分日参与竖蛋活动的热情。

放风筝:放飞希望与梦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分时节,春风轻柔,阳光明媚,正是放风筝的绝佳时机。放风筝这一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不仅是一项充满趣味的户外活动,在古代还蕴含着 “放晦气” 的寓意。人们将自己的烦恼、疾病等不如意之事写在风筝上,然后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适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带着这些 “晦气” 随风飘远,寓意着将一切不好的事物都抛诸脑后,迎来新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屏幕截图 2025-03-16 110401.png
屏幕截图 2025-03-16 110409.png
春分时节

吃春菜:品味春日的新鲜与健康

“春日春盘细生菜”,春分时节,吃春菜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习俗。春菜,泛指春天里生长的各种新鲜野菜,如香椿、荠菜、马齿苋等。这些春菜不仅口感鲜美,各具特色,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

图片


春风——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END

图片


上一条:“易”节知新|清明祭,寄相思
下一条:“易”节知新|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安全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