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带一路” 高职教育驶入快车道

发布单位:
文章作者:
摄    影:
发布日期:
2017-11-27
浏览次数: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国高职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独特的办学优势,尤其是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和产业支撑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路径最长最宽的走廊和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文化命脉,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我们的国际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从学校层面来讲,国内的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可以在师资培训、专业援建与留学生项目等各个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近日,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年会——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分论坛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执行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谢永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走出去”空间巨大

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大量配套人力资源,这为高职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当前,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院校及企业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日益增强,国际化办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际合作与交流环境日趋改善,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元,成效也日渐显现。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在交流与合作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及实践,截至今年4月,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45份教育双边多边协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目前我国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逐步获得国际认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也正因为如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亟须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要想融入世界职教话语体系,亟须高职教育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高职教育的‘中国经验’需要深化和推广都要求高职院校‘走出去’。”“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理事长、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慧波表示。

张慧波分析,一是“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及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市场巨大;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的进程中会涉及到更多的国家和实体,开放性更强;三是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大量配套人力资源,这些都为高职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张慧波认为,职业教育应秉承“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原则。“所谓‘引进来’,就是要引进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内院校的能力和水平。人家有好的经验,我们要学习,但在引进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能盲目引进。”张慧波对记者说道。

同时,他还表示,如今中国企业纷纷在境外办厂,但缺少大量的员工。相比于组织中国员工赴海外就业,雇佣当地员工更切合实际。但现实问题是,当地的工人暂时不符合中国企业的用人标准。因此,中国的职业院校就要承担起提升“走出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重任。

据了解,职业院校“走出去”有两种形式,一是境外办厂的中国企业与本土学校合作,共建一个以培训为主的学校。二是国内职业院校直接在当地开办学校或者合作办学,颁发中国院校的文凭。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两者不可分割。而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职业教育“走出去”,不仅解决了“走出去”企业的用人难题,也可借鉴所在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为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赢得了机会。因此,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互相助力的。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对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发挥出了关键性作用,自2015年起,东南亚国家和SEAMEO成员已启动各种项目和活动,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流学习与质量提升。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加多特博士也提出,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交流、奖学金等各种机会提供给来自东南亚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中国学校中学习,接触到专业技能娴熟的中国教师。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面对巨大机遇的同时,“走出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张慧波表示,首先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公办高职在海外办学法律保障不足,教师出国出境外事审批还存有障碍,“中国政府奖学金”类别中没有专科奖学金。同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完全将国际化作为院校考核指标,考核导向不明。

其次,在经费保障层面,前期的互访、调研、论证、筹备等启动资金,后期的场租费、人员薪资费、设备采购维护费、交通费、保险费等运行资金,教师海外授课、“吃住行”与课时补贴等师资费用,楼宇建设与设施设备等硬件捐赠等援助资金,均存在大量缺口,而依靠学校自身资金的弥补难以持续。

此外,在协同机制层面,院校较难满足企业方海外生产与经营的发展诉求,缺乏沟通渠道导致信息共享渠道不畅,使企业参与的利益共赢和分配机制缺失。

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走出去”办学的规范与指导政策,健全海外办学制度等。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更是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

“职业教育要树品牌,需要集中优势资源联合发力。”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胜辉表示,今后不仅要校校联合,更重要的要校企、校行、校所联合,共同发声、发力、发展,才能精准服务于“一带一路”。既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也要让对方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标准。

职业教育国际化,实际上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张慧波举例说,比如肯尼亚经济虽不发达,但那里90%的人都说英语,当我们在“走出去”的时候,师资队伍的语言能力就需要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办学水平,借助国际化平台培养着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师生全方面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教学理念革新和国际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为此,张慧波对高职院校“走出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优化“走出去”办学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走出去”办学的规范与指导政策,健全海外办学制度以及海外资产管理制度,简化专业教师海外授课审批流程,加强考核政策、完善各类奖励机制。

二是开拓经费来源渠道,政府应设立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的重要作用、探讨新型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完善校内相关政策。在课酬奖金、差旅补贴、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出台制度以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完善校内相关政策方面出台了《关于海外办学公派出国人员待遇暂行规定》,规定了公派出国授课教师课酬按以下标准发放、各类艰苦地区津贴标准、职称评定优先考虑原则等。

四是健全校企协同“走出去”机制。依托“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以满足企业多岗位、多专业的需要,与兄弟院校及相关企业结伴而行、协同“走出去”,配合企业编写培训教材、协助企业做“走出去”的技术服务,搭建校企信息沟通平台或直接参与企业海外项目调研和论证,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走出去”合作办学的政策。

五是整合各类合作办学资源。既要与当地政府、学校及当地中国企业合作办学以减少风险,也要在了解当地文化、经济发展与潜在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更要正视现实、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转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教育》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南一路5号 辽宁交专信息技术中心维护 辽ICP备 15018630号 

邮编:110122 办公室电话:024-89708710 招生电话:89708729 就业电话:89708730

辽宁交专官方微信    辽宁交专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