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发布单位: 发展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
摄    影:
发布日期:
2016-09-27
浏览次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学不完全等同于讲课。我所承担的机械基础教学属于传统学科,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了。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常态,推进教学改革?我和同事系统总结教学科研规律,提出以学科系统分类为主线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等改革理念。

  一是教材改革。我发现国内的机械设计教材大多以单独零件和功能分类模式进行授课,所授知识比较散乱。我和同事总结教学经验,编写了国家级的“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设计》,按零件的破坏形式分别将静强度设计、疲劳强度设计、摩擦学设计、结构设计、通用零件和常用非通用零件设计为主线,侧重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基础机理,让学生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二是教学体系改革。作为工科院校教师,我们培养学生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而且更要注重动手能力。以往机械类实验课几乎都是附属在理论教学的课程中,导致部分学生有重理论、轻实验的想法,而且不同机械类实验间的联系也没有得到体现。我们对现有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将相关的多门机械基础实验整合为一门综合实验课程,统一编写教材,跨学年独立授课与考核。通过对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提出了“机生比”概念,为高效利用有限资金建设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积累了有益经验。我们的团队打造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机械设计教学平台”。

  三是评估方法改革。我们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最先推出国内大学机械设计类标准化考试,已经实现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化考试。组织开发了一套作业批改和标准化组卷系统,使原来多人需要一周批改完成的试卷,通过电脑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并得出每个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分布情况等信息;通过互联网作业批改系统更是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评估效率。

  我赞同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材施教。

  我现在每周都给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上课,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同。本科生以教为主,并要对他们的考试负责,有利于他们打好基础;研究生就以引导为主,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同时为他们课题做扩展,指导他们对研究问题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如我曾带学生做过微机电系统项目“胶囊胃镜内窥系统”,本科生只要知道如何组装成功便可,而硕士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改进,让它更加节能和小型化,那么博士生则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将一维的问题拓展到多维。

  同样,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给予不同的指导。我招收过一名来自加纳的留学生Glenn,和国内的博士生相比,他明显是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能力稍弱,我就给他安排一些实验的课题,他都能很好地完成,现在他去了别的高校做博士后,明显能看出发展得很好。

【对话】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吴柏禧:黄老师,您同时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是如何在兼顾教学科研的同时保持旺盛的精力?

  黄平:提高做事效率。比如,我们在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就是解放老师在批改作业、试卷等方面重复的劳动,从而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 管慧:我是一名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学好基础课程除了奠定以后学习基础外,您觉得还有什么意义?

  黄平:我不赞成学生“死读书”,要善于将科学道理用到生活中。当你买了手机用了不久就坏了,那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学了机械设计,明白什么是疲劳方法,那你就知道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是个概率问题,而不该一味指责说这个牌子的手机不耐用。我希望学生无论何时遇到问题都不要偏激,而是保持理性,客观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 彭翔:作为一个理工男,黄老师如何看待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黄平: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懂得应用科技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人与科技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磨合,才能实现科技与社会和谐发展。



转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6日第6版  作者:口述:黄平 整理:许颖)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南一路5号 辽宁交专信息技术中心维护 辽ICP备 15018630号 

邮编:110122 办公室电话:024-89708710 招生电话:89708729 就业电话:89708730

辽宁交专官方微信    辽宁交专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