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

“团结——批评——团结”方针的由来

2016年03月05日 14:35  点击:[]

“团结——批评——团结”是我们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

土地革命后期,中共中央在总结“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时,就曾在瓦窑堡会议上作出决议:“对凡是犯错误的同志,不是要轻易地给以打击,轻易地加上帽子,而是给予耐心地一次又一次的说服教育。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错误,是免不了的,错误也是可以改正的”。这表明,党在处理党内矛盾问题时,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采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方法,已经重视使用团结和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系统地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和我们党创造了整风运动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的好形式。在整风运动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确立和发扬,概括成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毛泽东在解释这个公式时指出:“1942年,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解决共产党内部的矛盾,就是教条主义者和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矛盾,教条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统一战线领域也要运用团结和批评结合的方法:“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在一个问题上有团结,在另一个问题上就有斗争,有批评”。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中提出:“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团结,第二个是批评、教育和改造”,从而确立了团结和批评的方法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空前壮大,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妥善协调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

1956年,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同难以满足这一需要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1956年1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这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演讲,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由于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并强调,“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要求所有的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机关、团体,总之,六亿人口,都采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内部的矛盾。”这里讲的人民内部矛盾,当然包括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毛泽东在这篇中,第一次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方法,归纳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分清是非,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发展,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由于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的多样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多样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如何解决人民内部包括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矛盾,1981年邓小平再次重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法。” 1999年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团结,健全党内生活,帮助同志进步所必需的。”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话中,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总之,“团结——批评——团结”方针,是我们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一条基本原则和方法。

上一条:“三自”、“三不”方针的由来 下一条:统一战线“五大关系”提法的由来

关闭